筑牢燕理健康防线 暑期传染病预防指南来喽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点击量:
2025年暑期以至,随着高温伴随雨季的到来,7-8月也成为了一年中是最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时段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:登革热、呼吸道传染病、手足口病、水痘、布鲁氏菌病等,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则夏季传染病的防控小贴士,一起来了解一下叭。
暑期高发传染病类型
肠道传染病
肠道传染病:细菌性痢疾、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感染等,多通过不洁饮食、水源传播。
常见症状:腹泻、呕吐、腹痛、发热,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。
特点:传染性强,集体单位(如学校、幼儿园)易暴发。
虫媒传染病
虫媒传染病:流行性乙型脑炎(乙脑)、登革热、疟疾等,由蚊子、蜱虫等媒介传播。
常见症状:高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,部分伴随皮疹(如登革热)。
特点:发病与蚊虫活动高峰一致,夏季雨后更易高发。
登革热
登革热:是由登革病毒引起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
常见症状:1.发热,多为突然高热,持续3~7天,降温后又再次升高。2.全身疼痛伴随明显的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痛、关节痛,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、骨骼酸痛等。3.皮疹,发病后2~5天出现,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。4.出血倾向,部分患者可出现牙龈出血、皮肤瘀点等,少数严重者会有呕血、黑便、咯血等。
特点: 传染性,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。病情轻重差异,多数患者为普通型,症状较轻,少数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。
基孔肯雅热
基孔肯雅热: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随着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的到来,蚊虫活动频繁,我国部分省份已报告了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病例。
基本特征: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-12天,多为3-7天,与登革热相似。发病季节与当地媒介伊蚊的季节消长密切相关,在我国,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8-10月,与夏秋季蚊虫密度高峰一致。这一季节性特征提示我们,防蚊灭蚊措施应季节性加强,尤其在疫情流行地区和高发季节需提高警惕。
呼吸道传染病
呼吸道传染病:流感等,夏季空调使用频繁,室内空气不流通易导致传播。
常见症状:咳嗽、流涕、乏力,流感可能伴随突发高热。
特点:空调房内空气干燥,病毒易通过飞沫传播。
预防措施
01保持环境通风
空调房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避免长时间处于人群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。
02切断蚊虫传播链
安装纱窗、蚊帐,外出时涂抹驱蚊液,穿长袖衣物。及时清理积水(如花盆、垃圾桶),减少蚊虫滋生地从而避免被蚊子叮咬。
03注意饮食卫生
不喝生水,食物彻底煮熟,剩菜及时冷藏并加热后食用。勤洗手,尤其饭前便后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。
04增强自身免疫力
保证充足睡眠,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。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(如乙脑疫苗、流感疫苗)。
应急提示
若出现高热不退、剧烈呕吐腹泻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接触史。
患病后注意隔离,避免传染给他人,尤其手足口病患儿需居家至症状完全消失。暑期传染病可防可控,做好日常防护,轻松度过炎热季节!
燕理后勤开展暑期卫生消杀 筑牢师生健康防线
为了做好全校医疗卫生健康工作,保障2025年暑期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,燕理后勤服务团队主动作为,针对夏季蚊媒疾病传播风险,全面开展住宿区周边环境消杀与灭蚊专项行动,通过科学防控与精细服务,为师生营造了安全、卫生的校园环境。